乳制品行業“十三五”總結及“十四五”發展思路——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在中乳協第二十七次年會上的演講報告
發布于: 2021-11-23

640.webp (4).jpg

乳制品行業“十三五”總結及“十四五”發展思路


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國乳業遭受了巨大損失,行業形象嚴重受損,消費者信心降至低谷,給行業發展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叭矍璋肥录钡陌l生,暴露了行業發展中所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法規標準缺失、監管不到位、奶畜飼養水平低、原料乳質量差、加工技術裝備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能力差、市場競爭無序等。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乳制品行業開始了歷時十年的痛定思痛、整改提升?!笆濉逼陂g,行業工作的重點是穩定基礎、創新提升、強化管理、保障質量,在奶畜飼養、原料乳質量、加工技術裝備、企業管理、法規標準、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多年來積淀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也越來越凸顯,影響到了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在“十四五”期間應逐步予以解決?,F就“十三五”期間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情況、存在矛盾和問題及“十四五”發展思路等方面總結如下:


“十三五”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原料乳產量與質量


2020年,全國奶類總產量3529.6萬噸,其中牛奶3440.0萬噸,與2015年奶類總產量3295.5萬噸,其中牛奶產量3179.8萬噸相比,分別增長7.1%和7.5%。奶牛養殖規模、養殖水平有較大提升。2015年,全國奶牛養殖場(戶)平均存欄為70頭,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比重為48.3%,;2020年分別為209 頭和67.2%,基本淘汰了小規模的庭院式散戶飼養。機械擠奶率,2015年為85%,2019年提升到100%。


原料乳質量有較大幅度提升。全國各地區奶牛場平均生產性能:2015年,日產奶量27.1Kg,乳脂肪含量3.76g/100g(國標≥3.1g/100g),乳蛋白含量3.23g/100g(國標≥2.9g/100g),體細胞數平均值為34.3萬個/mL(歐盟、新西蘭規定≤40萬個/mL;美國規定≤75萬個/mL;我國暫無規定);2020年,日產奶量32.4Kg,乳脂肪含量3.92g/100g,乳蛋白含量3.36g/100g,體細胞數平均值為23.9萬個/mL。全國生鮮乳檢驗合格率為99.8%,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為100%。我國生鮮乳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二)乳制品生產經營

2020年,全國有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572家,其中:液體乳363家、乳粉149家、其它產品60家;乳制品產量2780.4萬噸,其中:液體乳2599.4萬噸、固體乳制品181.0萬噸,固體乳制品中乳粉101.2萬噸(包括嬰配粉)。與2015年相比,企業減少66家;乳制品產量減少2.1萬噸,下降0.08%,其中液體乳產量增加78.4萬噸,增長3.1%,固體乳制品減少80.5萬噸,下降30.8%,固體乳制品中乳粉產量減少40.75萬噸,下降28.7%。2020年嬰幼兒配方粉產量約為65萬噸(估計數),比2015年的70萬噸,減少5萬噸,下降7.1%。

“十三五”期間,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成效。固體乳制品中,乳粉、煉乳比例減少,干酪、乳脂類產品比例上升;液體乳制品中,滅菌純乳、發酵乳比例上升,調制乳比例下降(詳見附件三)。

2020年,全行業主營業務總收入4195.58億元(其中:液體乳3243.05億元,乳粉730.05億元,其它產品222.48億元),利潤總額394.85億元(其中:液體乳242.40億元,乳粉138.48億元,其它產品13.97億元),比2015年的3328.52億元、241.65億元分別增長26.1%和71.3%。行業經濟效益好于“十三五”。全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2015年為7.25%;2020年為9.41%(其中:液體乳為7.47%,乳粉為18.97%,其它產品6.28%),增長29.8%。2020年,全行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21.01億元(其中:液體乳13.51億元,乳粉7.12億元,其它產品0.38億元),全行業盈虧比18.8:1(其中:液體乳為17.9:1,乳粉為19.4:1,其它產品為36.8:1),而2015年為12.9:1(詳見附件四)。

“十三五”期間,行業集中度有了進一步提升。2015年,行業前12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1891.71億元,占全行業3328.52億元的56.83%;2020年,行業前12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2676.17億元,占全行業4195.58億元的63.79%(詳見附件一)。

“十三五”期間,在前12家領軍企業外,還涌現出一批產品質量穩定優秀、知名度高的大型骨干企業。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還有22家,業務收入合計411.13億元,占全行業的9.80%(詳見附件二)。

(三)進出口

2020年,全國共進口各種乳制品347.83萬噸,金額125.99億美元,與2015年的191.91萬噸和61.13億美元相比,分別增長81.3%和106.1%。2020年,全國共出口各種乳制品4.60萬噸,金額2.44億美元,與2015年的3.55萬噸和0.64億美元相比,分別增長29.85%和278.61%。乳制品分品種進口、出口情況(詳見附件五、七)。


(四)產品質量

自2010年以來,國家監管部門對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實施密集的質量抽檢制度。從中央到地方每年都有監督抽檢計劃,對乳制品每季度全覆蓋抽檢1次,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實施月月抽檢全覆蓋,抽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對不合格產品一律實施下架、召回、銷毀處理、企業整改。2015年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全年國家監督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9.53%、96.10%,2020年為99.87%、99.89%?!笆濉逼陂g,乳制品質量穩定優秀(詳見附件八)。

(五)行業管理

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門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涉及食品、乳制品的法律法規及標準,形成了完善的法規標準體系。這些法規政策涵蓋了奶牛養殖、原料乳收購、乳制品加工、質量控制、市場監督、產品銷售及廣告宣傳等各個方面,對于規范行業發展、企業生產經營、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維護消費者利益發揮著重要作用,保障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這些法規政策及標準主要有:《食品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辦法》;《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2009年修訂)》;《乳制品企業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2013年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年版)》;《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監督檢查規定》;《禁止以委托、貼牌、分裝等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母乳代用品宣傳和銷售行為的通知》;《關于使用進口基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記錄規范的通知》;《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管有關工作的公告》;《關于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標識規范和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等十幾項政策法規。


國家衛計委陸續頒布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近80項,其中產品標準23項、生產規范標準4項、檢驗方法標準50項。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是我國第四代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是參照CAC和歐盟相關標準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是世界上要求最嚴、技術含量最高的標準之一。


當前行業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十三五”期間,中國乳業在整頓提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食品制造業。但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制約著行業健康持續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原料奶生產增長乏力


“十三五”期間,全國奶類總產量增長7.1%,有19個省區為負增長(詳見附件九);全國人均奶類占有量,2015年為28.16kg,2019年為23.49kg,下降16.58%。低于同期世界奶類產量增長速度。2015年世界奶類總產量為80916.9萬噸,2019年為88146.0萬噸,4年增長了約8.9%;人均占有量為116.21kg。奶源緊缺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乳制品產量增長放緩


“十三五”期間,全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減少了66家,2015年638家,2020年572家。五年間,乳制品產量增長-0.08%(其中:液體乳增長3.1%,乳粉增長-28.7%),有13個省區為負增長(詳見附件十),遠低于“十二五”期間28.9%的增長速度(其中:液體乳增長36.6%,乳粉增長1.4%)。


(三)中國已進入世界高奶價行列


“十三五”期間,隨著小規模家庭養牛的不斷退出,奶牛養殖場規模逐步擴大,2019年存欄5000頭以上的牛場已占到16.1%,存欄2000頭以上的占30.1%。由于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場三廢處理投入多,飼草飼料供應難度大,需從國外大量進口,導致飼養成本高、奶價貴。10省市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2015年10月為3.47元/Kg;2020年10月為 3.95元/Kg;2021年5月為4.24元/Kg。而2020年10月,美國生鮮乳收購價格為2.56元/Kg,歐洲為2.58元/Kg,大洋洲2.21元/Kg;2021年5月,美國2.64元/Kg,歐洲2.81元/Kg,大洋洲2.66元/Kg。


(四)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


我國奶畜養殖主要在北方,而消費區則是以東部和南方為主,“北奶南運”、“西奶東運”現象越來越多,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全國人均奶類占有量,2019年為23.49千克,其中13個省區低于10千克。如:海南 0.24千克;湖南0.91千克;廣東1.21千克;重慶1.34千克;貴州1.46千克;江西1.56千克;廣西1.76千克;湖北2.26千克;浙江2.65千克;福建3.77千克(詳見附件十一)。


(五)“都市型”乳企與“基地型”乳企面臨著“水火兩重天”的難題


“都市型”乳業,由于資源條件所限及環保的壓力,奶牛飼養受到了制約,導致奶源缺乏,影響發展,有些企業不得不靠從數千公里之外運奶來維持生產和市場供應。而“基地型”乳業,有豐富的奶源優勢,但遠離消費市場,產品基本是耐儲存、便于遠途運輸的乳粉,但近年來由于國產乳粉價格缺乏競爭力,產量逐年減少,有些企業已經處于停產狀態,原料奶產量逐年下降。如:內蒙古自治區2015年奶類總產量為812.2萬噸,2019年為582.9萬噸,下降28.2%;黑龍江省2015年奶類總產量574.4萬噸,2019年為467.0萬噸,下降18.7%。


(六)乳制品市場處于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的矛盾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乳制品是食品制造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1978年,全國奶類總產量僅97.1萬噸,2019年已達到3297.6萬噸,增長了33倍。人均占有量由不足1千克,增長到23.49千克,加上進口乳制品,目前全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已接近40千克。目前,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市場,各種液體乳產品琳瑯滿目,國產的、進口的,品種齊全,貨源充足,促銷活動層出不窮,已處于相對飽和狀態。但原料型的乳粉、干酪、奶油、乳清制品、乳蛋白產品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乳制品市場處于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的矛盾之中。


(七)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


目前,我國從世界上近60個國家和地區進口乳制品(詳見附件六),進口種類齊全,進口量逐年增長,已占到世界貿易總量的1/4。2020年,進口乳制品總貨值折合人民幣約1026.2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內乳制品工業營業總收入的24.5%;折合成鮮奶約1950萬噸,相當于國內原料奶總產量的55%。


“十四五” 發展思路、措施及建議


面對我國乳業的新形勢、新矛盾和新問題,“十四五”期間,行業工作的重點是轉變發展模式、優化產品結構、開展國內國際聯合與協作,推動行業持續穩定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地走全產業鏈發展之路,大力發展奶畜養殖,快速提升自有奶源比例,解決奶源急缺問題


奶畜養殖規模要與環境、資源條件相適應,倡導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牧場、合作牧場,就地就近解決飼草飼料供應,降低養殖成本,降低奶價。奶畜養殖應盡量向銷區靠近,縮短運輸距離,解決“北奶南運”、“西奶東運”現象。


(二)積極引進良種奶畜,快速擴充高產畜群


引進奶畜仍以荷斯坦奶牛為主,同時兼顧其它奶畜,如:娟姍牛、奶水牛、奶駱駝、奶山羊等。請國家相關部門適當增加進口來源地,支持加工企業建設奶源基地。


(三)開展“縱向”聯合


倡導、支持加工企業與奶畜養殖場開展“縱向”聯合,保障奶源質量和供給,以產業鏈的優勢增加抗風險能力。


(四)開展“橫向”聯合


倡導、支持“城市型”乳企與“基地型”乳企開展“橫向”聯合,把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疊加”在一起,提升綜合競爭力,實現共贏。

(五)開展國際協作與聯合

有條件的企業應大膽走好“一帶一路”,開展國際間的協作與聯合,到資源優勢的國家建設生產基地,生產國內市場短缺的產品、成本高的產品。如:乳清制品、干酪、奶油等。

(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大力發展深加工產品

1、以乳粉為主產品的基地型企業,應因地制宜地發展液體乳生產。


2、以嬰幼兒配方乳粉為主產品的企業,應重視發展成人乳粉,并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如:孕婦、乳母乳粉;兒童乳粉;老年人乳粉;特需乳粉等。


3、發展深加工產品,特別是乳粉生產企業,可考慮采用超濾工藝生產深加工產品。如:稀奶油、全乳蛋白粉、乳清粉、乳糖、乳清蛋白粉等,以解決嬰幼兒配方粉的原料供應問題。


          2021年9月11日 


se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