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市正式召開。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提出了加快推進綠色農畜產品產業集群、高端化智能化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以及樹立乳業凈零排放可持續發展標桿等建議,旨在進一步推動內蒙古乳業提標升級,助力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引發與會代表的熱烈討論。
盧敏放在分組討論時提出,要充分發揮內蒙古優勢特色,聚焦“四個做強”,以中國乳業產業園為抓手,打造乳業全產業鏈生態圈,推動內蒙古產業提標升級,打造乳業凈零排放樣板,助力內蒙古乳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乳業是典型的“糧頭食尾”全鏈條產業,是保障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穩定器”,也是關系到十幾億消費者生活的民生產業。對內蒙古來說,乳業是優勢特色產業,也是自治區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正處于“借大勢、成大事”的歷史機遇時期。
盧敏放指出,蒙牛建設中國乳業產業園,立足內蒙古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產業定位,以內蒙古綠色優質的農牧業資源為基礎,依托和林格爾乳業開發區現有產業布局和產業基礎,把蒙牛重點項目嵌入其中打點示范,引導產業鏈生產要素聚集,輻射帶動關聯產業,實現對整個園區“騰籠換鳥”、提檔升級。
近期,中國乳業產業園八期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行投產儀式。這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智能高端低溫乳品工廠。該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有助于豐富內蒙古高端乳業產品矩陣、優化提升產業鏈水平。
盧敏放表示,蒙牛正在全力推進中國乳業產業園項目建設,計劃通過5—8年時間打造零碳、可持續、全產業鏈未來乳業示范樣板基地,牽引帶動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做強做優,全力推動呼和浩特由“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跨越升級。
近年來,中國乳業雖然基本克服了國際經貿摩擦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產業鏈安全自主可控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但在與國際乳業巨頭的競爭中,缺乏核心優勢,尤其在高端產品研發創新等方面差距較大,亟待補強。
針對此,盧敏放建議從三個方面“破局”:一是爭取創建國家乳制品先進制造業集群,將乳制品產業創建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將為內蒙古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重要支撐;二是建議加大對高端乳制品創新的支持力度,實現產品結構優化,更好滿足消費者對于新鮮、健康乳制品需求;三是從資金、平臺建設、技術等維度加大對乳業標準創新的支持力度。
蒙牛聚焦“四個做強”進行創新工作的謀篇布局,一是標準與科研。蒙牛已經獲批建設行業唯一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以此為核心,蒙牛將在和林格爾乳業開發區建設智慧質量中心,全面啟動草業育種研究院、奶牛育種改良研究院以及奶牛研究院的相關工作,針對內蒙古乳業短板布局科研平臺項目。二是智能制造。蒙牛正在開展數字化賦能行動,推動全產業鏈智能化改造。未來建設的奶粉工廠、益生菌工廠都將按照“黑燈工廠”標準來打造。三是交易平臺。對標新西蘭GDT,蒙牛將通過打造呼和浩特乳業交易中心,進一步提升內蒙古在全球乳業交易的話語權。四是人才高地。蒙牛的人才培訓中心去年揭牌以來,已經培訓了1000多人,蒙牛還拿到了自治區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牌照,開展了國家級職業等級認定工作。
盧敏放指出,未來,蒙牛將繼續深化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奶業振興”和“乳都升級”戰略,布局和發展更多創新載體和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項目,瞄準行業關鍵“卡脖子”問題進行攻關,進一步強化研發投入攻堅、重大科技攻關、創新主體培育等政策舉措,全面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乳品市場,奶牛養殖和乳品生產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乳業的綠色轉型,對全球乳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內蒙古要堅定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更要搶抓“雙碳”工作帶來的變革和機遇,內蒙古乳業的“雙碳”工作也應在全國、全球引領行業。
盧敏放建議,從創立內蒙古自治區乳業凈零排放發展模式入手,將有助于在乳業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方面探索發展路徑、創新發展模式,打造可持續乳業發展新標桿,為探索全國乳業凈零排放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做出貢獻。盧敏放建議,發展種養循環模式,加強牧場建設環保規劃,與FAO、IDF、GDP等國際糧農和奶業組織緊密合作,引進國際先進凈零排放模式,爭取國際先進模式落戶內蒙,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支持科研投入,強化科技創新,大力引導高校、科研機構等加強與企業開展相關方面合作,共同推動自治區乳業實現全產業鏈低碳發展目標。
作為中國乳業領軍企業,蒙牛已經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升級為集團戰略,并通過積極開展綠色生產、負責任供應鏈、循環經濟等專項行動,有效實現碳排放降低,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21%,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標桿。自2009年以來,蒙牛在烏蘭布和沙漠開創了“防風固沙、種草養牛、牛糞還田”的循環經濟模式,被選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未來,蒙牛將全面開展全鏈條降碳行動,為自治區節能減碳、綠色發展提供“蒙牛樣板”,貢獻“蒙牛智慧”。
轉自:乳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