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緊缺制約行業發展 宋昆岡:轉變發展模式、產品結構亟待調整
發布于: 2021-11-23

改革開放以來,乳制品是食品制造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笆濉逼陂g,行業工作的重點是穩定基礎、創新提升、強化管理、保障質量,在奶畜飼養、原料乳質量、加工技術裝備、企業管理、法規標準、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9月10-1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七次年會暨2021年中國(國際)乳業技術博覽會如期舉行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會議期間, 談及行業的發展,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評價:“‘十三五’期間,中國乳業在質量提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食品制造業。但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制約著行業健康持續發展?!?/span>

1.jpg

乳業發展水平與“國際”接軌

2008年以后,行業暴露的奶畜飼養水平低、原料乳質量差、加工技術裝備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深層次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奶類總產量3529.6萬噸,其中牛奶3440.0萬噸,與2015年奶類總產量3295.5萬噸、其中牛奶產量3179.8萬噸相比,分別增長7.1%和7.5%;與此同時,奶牛養殖規模、養殖水平有較大提升。2015年,全國奶牛養殖場(戶)平均存欄為70頭,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比重為48.3%,2020年分別為209 頭和67.2%,基本淘汰了小規模的庭院式散戶飼養。機械擠奶率,2015年為85%,2019年提升到100%。

原料乳質量也有較大幅度提升,乳脂肪、乳蛋白、體細胞數等指標持續向好。以2015年為例,全國各地區奶牛場平均日產奶量27.1Kg,乳脂肪含量3.76g/100g,乳蛋白含量3.23g/100g,體細胞數平均值為34.3萬個/mL;2020年,日產奶量32.4Kg,乳脂肪含量3.92g/100g(國標≥3.1g/100g),乳蛋白含量3.36g/100g(國標≥2.9g/100g),體細胞數平均值為23.9萬個/mL(歐盟、新西蘭規定≤40萬個/mL;美國規定≤75萬個/mL,我國暫無規定)。全國生鮮乳檢驗合格率為99.8%,總體來看,我國生鮮乳質量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宋昆岡表示, “十三五”期間,行業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成效。固體乳制品中,乳粉、煉乳比例減少,干酪、乳脂類產品比例上升;液體乳制品中,滅菌純乳、發酵乳比例上升,調制乳比例下降。

“十三五” 期間,行業集中度有了進一步提升。2020年,全國有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572家,與2015年相比,乳企總體減少66家;2015年,行業前12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56.83%,到了2020年,該占比提升至63.79%;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有22家,業務收入合計411.13億元,占全行業的9.80%。

奶源緊缺等成為乳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雖然,乳業的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相關法律法規、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但也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更加嚴峻的挑戰。

“奶源緊缺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彼卫f,“十三五”期間,全國奶類總產量增長7.1%,有19個省區為負增長;全國人均奶類占有量,2015年為28.16kg,2019年為23.49kg,下降16.58%。低于同期世界奶類產量增長速度。

隨著小規模家庭養牛的不斷退出,我國奶牛養殖場規模逐步擴大,2019年存欄5000頭以上的牛場已占到16.1%,存欄2000頭以上的占30.1%。但也由于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場三廢處理投入多,飼草飼料供應難度大,需從國外大量進口,導致飼養成本高、奶價貴。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以2020年10月為例,我國10省市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為 3.95元/Kg,同期,美國生鮮乳收購價格為2.56元/Kg,歐洲為2.58元/Kg,大洋洲2.21元/Kg。

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奶畜養殖主要在北方,而消費區則是以東部和南方為主,“北奶南運”、“西奶東運”現象越來越多,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宋昆岡認為,國產乳粉價格缺乏競爭力,產量逐年減少,原料奶產量逐年下降,原料型的乳粉、干酪、奶油、乳清制品、乳蛋白產品等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都需要整個行業關注。

“面對我國乳業的新形勢、新矛盾和新問題,‘十四五’期間,行業工作的重點是轉變發展模式、優化產品結構、開展國內國際聯合與協作,推動行業持續穩定發展?!彼卫ㄗh相關乳企,走全產業鏈發展之路,大力發展奶畜養殖,快速提升自有奶源比例,解決奶源急缺問題;倡導、支持加工企業與奶畜養殖場、“城市型”乳企與“基地型”乳企開展合作;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協作與聯合,到資源優勢的國家建設生產基地,生產國內市場短缺的產品、成本高的產品。如:乳清制品、干酪、奶油等。

轉自:新華網


se视频